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88.暴风雨下的梦想与杀 (第4/8页)
片刻后。 艰难的、依次在琴键上按下他脑海中所幻想出来的每一个音响效果。 评委席,刘姓男评委敲打桌面的右手食指忽然停在了半空中。 在看演奏者的表情,他神色微微一变,他看见了一种在苦难中挣扎的决然。 听起来还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属六和弦吗? - 贝多芬第十七号d小调钢琴奏鸣曲,op31.no2。 又名,暴风雨。 李安二轮的答卷。 也是他过往人生的一页。 - 为什么叫暴风雨? 必须要先从另一个话题开始。 ‘当我们想起贝多芬关于寻找新方向的言论时,可以从op31.no2中寻找到答案。’ 风趣幽默的席夫大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角度。 众所周知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作品之一,我们称它为“暴风雨”,因为贝多芬的秘书兼传记曾问他对这首作品的看法,贝多芬说:“去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 无疑这是一部传奇般的戏剧。 然而如果你真的相信并极力的去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那你就错了。 席夫通过视频录像里的讲解告诉了李安一个事实:那是空想。 每个人都能在网上搜到。 但贝多芬的话确实表明了这首奏鸣曲的深度和涉及范围,以及它可以存在的具象和抽象的研究讨论。 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在1802年写出这样一个作品开头。 音乐的开始甚至都不在主调上,它应该在一个d小调的主和弦上开始才对。 可贝多芬让它从一个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