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9节 (第1/7页)
普朗克拿出劳厄的论文,当年劳厄从哥廷根大学离开,到柏林大学投奔自己时,曾经表示过他比较擅长的是理论光学。 正好从基尔霍夫(最早研究光谱的大佬)开始,柏林大学一直重视理论光学,现在传到普朗克这里,他也保持前辈们开设理论光学讨论班的传统。 李谕挨过去看了看,劳厄的博士论文题目叫做《利用能量守恒原理研究平行界面的干涉理论》,是个关于波动光学的课题。 李谕笑道:“如果是波动光学,我也只能旁听了。” 普朗克自然明白李谕话里的意思:“如今不仅德国,整个欧洲大陆都更加推崇光的波动理论。” 李谕笑道:“我当然承认光是一种波,只不过同时也认为它是一种微粒罢了。” 普朗克纠正李谕的话:“你的‘同时’一词,用得欠缺考虑。” 李谕摊摊手:“您也看过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论文了,知道我想说什么。” 普朗克只好委婉说:“此事还有待继续验证,需要众多科学同行一起参详。” 普朗克作为最早提出量子的大神,又看过爱因斯坦光电效应中关于“光量子”的假设,其实他在内心深处也是接受这种理论的。 不过普朗克毕竟已经是一个有着社会地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不可能公然做这种冒进的宣称。 而且自从三百多年前,光的波粒之争的开始,就以欧洲大陆的惠更斯波动说战胜英国牛顿的微粒说定下了开端。 屁股决定立场,欧洲大陆对波动说的坚持非常有传统。 而且事实的确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把牛顿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