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4节 (第1/7页)
于是乎,音乐家阶级被成功划为“贫下中农”,作品顺势广为流传,贝多芬直接成了服务劳苦大众的文艺标兵。 再然后嘛,不知道为啥这些故事混入了小学教材里,导致不少人误以为那些大音乐家们是真的穷困潦倒。 长大后,当李谕第一次看到大钢琴家郎朗生活如此优渥,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后十分震惊:弹钢琴的不都很穷吗? 后来才知道,能学得起钢琴的家庭那才是真有钱的好不好!和吹口琴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的说。 真实历史上的贝多芬、莫扎特,当然都是很有钱的。 贝多芬可能年少时期有点清贫,但人家成年后吸金能力非常强。他有一个学生,是奥地利的公爵,皇帝的堂兄弟!给这种人授课,收入怎么会低。 至于莫扎特,后来奥地利曾经公开过他十年间的账单和收据,揭开了他“穷苦”生活的真相:收入至少是普通人的400倍! 莫扎特在首都维也纳核心区域七个房间的大公寓,还有私人台球桌、理发师、专门的马车位。 真是太穷了,穷得让人忍不住流泪! 另外,海顿、舒伯特、李斯特等其他大名鼎鼎的音乐家不遑多让。 李斯特直接是“流量巨星”,他演出的时候,疯狂的女粉丝直接把珠宝、钞票往台上扔,开演唱会和开提款机似的。 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对当年受伤的幼小心灵的安慰。 而眼前来赴约的古斯塔夫·马勒,三年后创下过一个半月演出挣了一万美元的壮举。 他目前是维也纳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