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3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3节 (第1/7页)

    李谕解释道:“通俗理解的话,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即是‘珐琅’或者‘搪瓷’。”

    珐琅与搪瓷本质上根本没有区别。

    后世网上有卖所谓珐琅器的,不懂的还以为真是传说中的景泰蓝,结果其实就是搪瓷换了个名字。

    都是营销手段罢了,仅仅改个名字,叫珐琅碗就比搪瓷碗卖起来能贵好多倍。

    就和车厘子与大樱桃似的。

    如果硬要说搪瓷与珐琅的区别,只能说搪瓷分日用搪瓷和艺术搪瓷,珐琅就是艺术搪瓷。

    清朝时期珐琅的确有艺术成分在。但后来工业化时代,再改个名字去吹嘘同样都是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就是欺骗消费者了。

    吕碧城问道:“我家里有瓷器,但没有珐琅器,一定很贵吧?”

    李谕让皮亚诺帮着问了问价格。

    “这一套餐具10里拉。”皮亚诺说。

    10里拉就是2美元左右,价格不算高也不算低,毕竟这套搪瓷餐具尚且有一定的艺术设计,否则吕碧城和近卫昭雪不会看成御用珐琅器。

    吕碧城立刻眼睛放光:“我要买一套,不对,三套!”

    李谕身上没有意大利货币,只好让皮亚诺帮着付了钱,然后给了他英镑。

    李谕想的比较多,继续问道:“我想买一套搪瓷生产设备,皮亚诺先生有没有渠道?”

    皮亚诺并不太了解工业生产方面的事情,想了想说:“或许你去一趟奥地利会有所收获,我们有不少搪瓷品就是从那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