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68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87 (第3/4页)

,尤其目前中国的科研重点还都放在了短期内不能直接作用于经济的军工部门,仅靠企业自发的研究,效果自然有限……

    据胡卫东估计,不考虑中国可能参战的因素,1946年的中国工业总产值也最多比1945年增加8%,而受此拖累,国民总收入的增长率更是超不过5%。这个数字别说是和之前几年比,就算和历史上的新中国相比,也实在是太慢了一点,要知道就连十年动乱中的某些年份,工业的增长速度都不止8%啊!尽管和处于战乱之中的世界列强相比,中国即使是8%的工业增长率,也已经相当惊人了……

    等到至少1948年(即小学5年+初中3年)之后,新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全民义务教育的成果出来了,这个问题恐怕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在此之前,中国就算有再多的订单和投资,工业也不可能继续持续之前的高速增长了,而全国性的用工荒更是令国企的老总和私企的老板们头痛不已。

    也正因为这样,胡卫东认为,为了尽可能地保障中国的工业发展,将数量有限的高文化程度人口尽量多留给工业和科教,除了对文化程度要求较高的技术兵种,普通的轻步兵可以尽量征召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

    事实上,轻步兵文化程度低一些,战斗力未必就差,比起某些将领口中所谓的“城市少爷兵”,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兵服从性更好,也更加勇敢和刻苦,而中国的轻武器在维护上又十分简便,对士兵的文化程度要求很低,因此反而农村的新兵蛋子更容易练成合格的解放军士兵。

    第八百章 战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