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68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87 (第2/4页)

是方便咱们进口时压价罢了。中国未来全面工业化之后对资源的用量太过恐怖。自己有限的储量能节约的还是要尽量节约,何况中国想要分享二战最后的胜利果实,不参战是不可能的。到时候就更需要有足够的战略储备了……

    虽然1945年中国同时跟两大阵营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这一年的中国工业也继续高速的增长,按照同比价格计算,比1944年增长了接近20%,远远超过了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而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也实现了高速持续增长,虽然增幅较前明显回落,但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1945年中国工业体系变得比之前更加平衡和健康。

    之所以能够继续保持如此高速的增长,当初的巨额投资已经不再是最主要的原因,来自日本和苏联的大批订单现在已经上升为更重要的刺激因素,对于工业生产来说,市场需求的促进作用从来都不逊于固定资产投资。

    但在这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大好局面下,中国工业发展的瓶颈也终于完全地暴露了出来,到了1945年的最后两个月,中国除了行政、军队、教育等更加重要的部门必须保证的人才数量之外,几乎所有可以培训成为工业劳动力的人口都已经成为了产业工人,虽然技校、中专乃至于成人夜校还在不断将那些本身就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少年培训成合格的工业劳动力,但他们的数量相对于中国如今的工业规模,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也就是说,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工业发展主要只能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本时空中国工业起点较高的前提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