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636 (第4/4页)
法采用“枪法”构型,至少在二战时期的技术条件下是这样。所以如果选择先易后难,从“枪法”开始研究的话,钚弹路线暂时就只能先到一边凉快去了…… 铀弹路线原本最大的优势是将浓缩铀设计并加工成核弹比较简单,因为它可以采用技术难度相对较低、而且可靠性也高得多的“枪法”构型,但既然胡卫东决定采用“内爆法”设计,这个优势就完全没有意义了。但是,铀弹保存周期很长,相对来说维护与补充所需要的成本就低了很多,而且可以保持核武库始终稳定在一定的规模之上,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这条路线的不足与局限也同样不少…… 铀的提炼很困难,而且使用铀作为“核炸药”,对于核武器小型化其实是不利的,而核武器小型化是制造氢弹绕不过的一道坎。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缺铀的国家,而铀235在天然铀中仅占0.7%,其中仅有大约0.5%能够提取出来。对天然铀的利用率实在是太低了,以中国的国情,铀弹路线怎么看都有些过于奢侈…… 而钚则不同,因为它可以利用反应堆由占天然铀总量99%以上的铀238转化而成,这对于缺铀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钚与铀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而能够采取相对简单的化学方法进行分离提纯,难度较小、消耗也较低。此外以钚239作为原子弹“核炸药”的话,所需的质量只需铀弹的几分之一,这对于核武器的小型化具有很大的意义。 但是钚弹也有它的缺陷与局限性。首先是钚的物理特性较为特殊(注1)。加工难度很大,这对于工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