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63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36 (第3/4页)

光制导技术还是令胡卫东忍不住浮想联翩……

    虽然火箭、制导技术与电子计算机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911”工程的核心始终还是核武器。胡卫东深知由于中国常规军力还不够强大,因此仅仅搞出原子弹并不足以威慑美苏德这三个巨头,氢弹是必须要有的,但是如果原子弹都没有搞出来,没这个“扳机”,氢弹也不过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所以“911工程”的第一个关键就是得先把原子弹造出来,而原子弹的“核炸药”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天然铀中反复提纯分离得到的铀同位素铀235,二是在反应堆中以铀238吸收中子转化而成的钚239。由此就引出了原子弹研发过程中所谓的铀路线和钚路线,而在胡卫东看来,这两条路线各有难易和利弊……

    在比较铀弹和钚弹优劣之前,先得提一下原子弹的构型,同样是有两种设计思路,即“内爆法”和“枪法”,前者对核燃料的利用率比后者高得多,并且用作氢弹“扳机”的原子弹只能采用“内爆法”设计,因此胡卫东的选择就没有什么疑问了,尽管他知道“枪法”的难度远比“内爆法”小得多……

    第七百四十一章 路线选择

    当然,“枪法”构型也不是完全放弃研究,而只是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罢了,因为低当量核弹、或者说是战术核武器基本上只能采用“枪法”设计,只是目前战术核武器对中国的意义远不如战略核武器,再加上科研力量不足,因此只能有所取舍。

    胡卫东选择了“内爆法”构型作为首先研究的方向,铀弹与钚弹路线才有比较的必要,因为钚弹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