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刘盈:借瓜献佛 (第1/4页)
在刘邦的沉默之中,刘盈想了好多。 比如后世的明朝,王朝末期的颓像,其实就是王朝的奠基人朱元章一手造就。 老朱白手起家,布衣上位,所以把钱看的很紧,能不花钱的时候绝不能花钱,能少花点的地方就少花,尤其是田租赋税定的并不高,恰好是刚够国家用一年的量…… 可问题的关键是,国家大了,总有些天灾人祸,外敌入侵之类的事情等着用钱。 于是,就有了三饷,也就是辽饷、剿饷和练饷这种临时摊派的苛捐杂税。 而且,明朝还创造性的在国家层面上使用了‘花呗’! 比如今年花的钱先打欠条,年底核算,然后分配到各省府州县都司卫所,明年加税! 这样,就有了钱去还上一年的账单。 然而这还是之前的问题,万一第二年的税收结余,不光没还上第一年欠的钱,然后又花超了呢? 答桉自然是无妨,自然是以卡养卡、呸,是先欠着,后年再次加税! 嗯,至于后年的加税能不能到还清欠款,则不属于当年的考虑范畴…… 这就是明朝九边那神奇的上百万两欠饷诞生的原因…… “收税,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收税的目的是为了是么?是为了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在刘邦的沉默不语中,刘盈继续说道: “而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税收做到应收尽收,绝对不容忍偷税漏税的行为!这一点,计相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并且等到明年再扩招二十名税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