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75章 敲响警钟 (第1/4页)
推动很多事情进行的根本就是利益。 以工代赈的本质是朝廷雇佣百姓做工干活,搞一些基础建设,以此来拉动内需。 可在这个时代,很多人的传统观念固化,认为百姓做工,这本身就是他们应该服的劳役,凭什么给钱? 于是,这部分工钱就到了官员们口袋。 而且只要是做工程,有拨款就避免不了存在贪腐的问题。 这也给关宁提了个醒,接下来他要更大规模的搞基建,像什么兴修水利,开挖运河,架桥修路等都要开始。 必须要把警钟敲响! 关宁觉得有必要搞一个杀鸡儆猴! 都是过来人,说这里面没有猫腻他都不相信…… 关宁看着手中的折子。 这是宜州州牧李福提前准备的。 如果这个时代有网红这个词,那么李福就是网红官员。 推行新式科举前夕,关宁将各州主官召至上京,李福大放异彩。 他提出的农庄法已在全国推广开,这个类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百姓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收成,也为国家增长了税收。 李福主政的宜州,上缴国库的税收连年上涨。 这是个人才。 是一个懂变通的官员。 见得以工代赈实施,他又敏锐的抢占先机,想为宜州争取机会。 这个方案做的很详细,基本是标准模板。 有详细施工方案,还有绘图,还有详细预算,包括要用到多少钱,要用到多少劳工,预计工期多长时间,甚至连预计功效,惠济多少良田,提升多少亩产都有…… 这些可没有人教过他。 “这是你自己做的?” “是臣跟下属官员一块做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