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1章 (第1/3页)
而且当地养蚕的百姓还告诉他一件事情。 这种吐粗丝的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同的品种,同样的蚕卵拿到别的地方去养殖,便能够吐出又细又轻的丝来,只有在他们这里养殖才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听到这些,吴良才猛然想起了天朝丝绸外传的一段历史。 唐朝的时候,天朝的外贸达到了空前鼎盛的程度,丝绸之路上来往于东西两方的行商多如牛毛,而作为天朝最为紧俏的商品之一,丝绸更是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大陆,受到了西方贵族的追捧。 彼时许多来自西方的商人便打起了歪脑筋,想要将天朝丝绸的重要原材料制造者——蚕,带回西方去养殖,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摆脱对天朝的依赖。 而当时的朝廷亦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边关上严防死守,检查每一个出入边境的行商,一旦发现有人私自带有蚕卵、活蚕一类的东西,便会施以重罪,可惜百密一疏,最终还是有两个拜占庭僧人将蚕与桑叶藏在竹杖中带去了中东地区。 但遗憾的是,此举并未立刻帮助他们影响到天朝在丝绸上的垄断地位。 因为蚕到了中东地区之后,经过养殖吐出的丝便比天朝的蚕丝粗了不少,编织出来的丝绸自然也没办法用来穿戴,只能做成地毯之类的东西…… 通过此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这似乎的确不是蚕的品种问题,貌似与当地的气候、桑树的品种、或者养殖的方法有关。 不过。 吴良“蚕神宝丝”便应该是品种的问题了,蚕神与普通的蚕显然不是同一种东西,可惜根据历史传说中的记载,蚕神应该已经绝种,否则“蚕神宝丝”这种刀枪不入的异物,完全可以当做战略物资来使用。 扯远了,言归正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