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一二节 唐家不卖马粪,却做强盗 (第1/4页)
韦晞也写了请罪的折子,大意是御下不严,监管不力等,避重就轻。 他说在倭国出现的种种不愉快的事情他有责任,请朝廷降罪,所有的罪责他一力但不要怪责那些为国立功的忠贞将士。 通份折子,泛是给人弹劾的不河蟹之事,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推得一干二净! 郭待举则连写两份奏疏,一份是明的,冠冕堂皇,说他迎接王师凯旋而归,韦晞虽然立了大功,但他不自傲,听闻有人弹劾他,立即请罪,态度谦虚,整个军队都很低调……极力为韦晞等开脱,反正是好话一筐筐。 另一份暗奏则告诉朝廷:我们发财了! 收获价值五百万贯的金银铜,明年起每年还有一百五十万贯的银子的收入! 这可是真金白银! 郭待举作为朝廷的户部尚书出身,知道银子得来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太宗皇帝某年朝廷的财政收入来说: 全年财政收入为3409万贯,听起来不少,且慢,其中租庸调为1631万贯,占了47%! 租庸调指是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的收入,不是钱! 接着是户税200万贯,地税396万贯,资课200万贯,附加税413万贯、政府田产195万贯等等,这里面有许多是实物交税,同样也不是钱。 嗯,有个重要指标是“采铜及铸铁”,这是硬货,有多少的收入呢? 区区33万贯! 大唐缺钱,绢可作钱来用,文武百官的收入有许多是实物,还有人的劳役。 从倭国那里得来的是扎实的银子,多么的难能可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