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81章 【来自港府的反击】 (第1/6页)
5月26日。 港府拍卖新财政年度首期2幅土地,第一幅位于粉岭联和墟,底价18亿港元,媒体依据市场行情,预计成交价在28~30亿;第二幅在元朗风琴街,起价4.8亿港元,预计成交价7~8亿港元。 预期的成交价自然属粗略估计,依据是以往的经验,但一切得看拍卖的结果。行业人士大都预测,成交价会高出政府底价的20%至30%。 拍卖结果“爆冷”,在毫无竞争气氛之下,以略高于底价成交。 粉岭的一幅地,成交价为20.4亿港元,比预期的28~30亿港元低了许多; 元朗一幅地,以5.1亿港元成交,也比预期的7~8亿港元低了3成多。 消息传出,股市骤起抛风,其中地产股跌得最凶。 香港各大报章纷纷报道此事,“内幕”渐渐“大白”。 据披露出来的“事实”,香港主要的华商及英资地产商,在拍卖前夕“密聚”于咖啡室,其中有长实的周年茂、新时代的梁真勋、新地郭炳江和陈巨源、新世界梁志坚、恒基温文仪、恒隆陈启宗和袁伟良、太古地产简基富...... 人们怀疑发展商在拍卖前已“斟掂数”,但他们事后声称只是就地产商会会务召开会议。 有人对此仍持怀疑,拍卖竞投如战役,拍卖前夕各家都进入临战状态,哪来这份“闲情雅兴”商议与拍卖无关的事? 当天拍卖开始,拍卖官以18亿港元开价(粉岭一幅地),每口叫价加2千港元。开投后竟有8分钟没有买家承价,在拍卖场,无人承价竞价8分钟可用“漫长”一词。其后南丰首先承价,百保利竞价,再后新世界叫价至19.8亿港元。几大竞投财团“咬耳仔”异常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