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零六章青铜器现 (第1/4页)
陈文哲知道的有一位业内前辈,也是一位青铜器修复、制造专家。 他耗时20年,在电、烙铁等帮助下,运用失蜡法仿制出1:1的曾侯乙尊盘。 尽管如此,在业界仍有争议。 有青铜修复专家称,参照文字、图片资料等,进行重新塑型的仿制品,不同于在实物上制模的复制品,其精湛程度、神韵上与原件尚有一定差距。 也就是说,这样仿制出来的曾侯乙尊盘,也就勉强称之为高仿。 要知道,曾侯乙尊盘多层透雕,表面彼此独立,互不相连,靠内层铜梗支撑; 铜梗分层联结,参差错落,且有数不清的蟠虺装饰,制作成本和技术难度都相当大; 加之出于保护国宝考虑,官方至今未对曾侯乙尊盘进行复制。 宝贝就是宝贝,不管古今,都是珍宝。 我们现在看曾侯乙尊盘,觉得他是宝贝,可是在古代,曾侯也确定他是宝贝。。 而这里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件曾侯乙尊盘原来是他爷爷的,后来被这个孙子改了名字,就成了曾侯乙的了。 这可不是陈文哲胡说,而是有真实证据的。 那件博爱被的尊与盘内,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意思是曾侯乙永久享用。 但盘内铭文“乙”字,是打磨后补刻上去的,打磨痕迹清晰可辨。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有“曾侯乙”铭文的有208处,仅此处是打磨补刻而来。 之前的铭文是曾侯與,也就是曾侯乙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