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_第七百八十一章振奋一下国人精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一章振奋一下国人精神 (第1/4页)

    这些天,随着锈迹被去除,很多暴露出来的铭文,已经被陈文哲大体翻译了出来。

    认出这铭文之中的字,并没有陈文哲想象当中的那么难。

    这全要感谢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有序,没有断代。

    就是因为传承有序,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借鉴的,这才会让,这份几千年前古人留下的古篆书,很容易就可以解读。

    因为它跟现在的很多简体字,都有着相同之处。

    一脉相传,就算只是看字形,也能认出一些。

    博物馆之中的那件盨铭:“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

    而这一件内部的一段铭文,应该是:“天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这是陈文哲能够认出来的铭文,其他的还有一段:“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如果是去长安之前,看到这些文字,陈文哲也就知道,这是纪录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可是现在不同了,他读过尚书。

    要了解这些文字,还应参看《尚书》,因为尚书里面的很多内容,跟这件青铜器刻录的铭文,很相似。

    比如《尚书》中的《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这一段就少了两个字,天命!

    这一整篇铭文,堪称一篇政论性质的散文。wap.

    其文辞、体例在两周金文中前所未见,却与现存《尚书》等古代文献,十分接近。

    这要说尚书内记录的这些内容,跟燹公盨内的金文没有什么关系,谁会相信?

    其实还有很多证据,比如《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