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八章还是小看它了 (第1/4页)
越地窑场的逐年没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 六九零年,北宋建国之后,作为北宋唯一官窑的汝窑,后来居上,从而结束了秘色瓷,自中晚唐至北宋中期作为“御瓷”的历史。 在绍兴元年和四年,为南宋皇室烧造的明堂祭器,成了越窑最后的辉煌。 越窑的辉煌消失,但是窑工可不会消失。 还有,任何技术,都不会是凭空而来的,比如北宋的宝烧技术。 这种技术,肯定有一个发展过程。 很明显,宋代的宝烧,很可能就是从秘色瓷发展而来的。 或者,是继承了部分秘色瓷的技术。 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秘色瓷的保密技术太强了。 五代十国时,吴越国钱氏王朝下令,越窑只能烧制供奉皇室的器物。 当时的产品,被官府严格控制,几乎不流于民间,其釉料配方和烧制工艺更不外传。 这个时期,越窑青瓷均被称为秘色瓷。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些秘色瓷进入钱氏皇宫,在钱氏王族成员死后,部分秘色瓷器又被随葬地下。 自宋以后,随着越窑的衰落,秘色瓷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有关秘色瓷的历史,也成为一段隐秘而又美好的记忆。 自此,好像秘色瓷就失去了踪迹。 清代乾隆年间,宫中奇珍异宝堆积如山,无所不有,惟独缺少一件秘色瓷。 乾隆皇帝曾经做诗感叹:“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辰星看。” 他是为自己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无缘一睹秘色瓷的芳容而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