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马嘶 (第4/4页)
是必须的。 榨干了襄王一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马守应、罗汝才等等贼骨头率领麾下过了四十天钱粮充足的好日子,又裹挟了不少青壮年。 流寇中有武器能够战斗的人合计超过二十万,其中核心人马超过五万。 他们不肯消耗刚刚积攒起来的实力跟天雄军和“红旗军”拼命,选择避战。 内地的官军真的很穷,早就不是大明标配骑兵三成步兵七成。 大部分明军中只有主将为数不多的家丁队有马,其余都是步兵,而且绝大多数是没有盔甲只有冷兵器大刀、长矛的步兵,连弓弩都很少。 为什么崇祯七年后就不是明军追着流寇打,而是流寇不断包围明军斩杀大明将领? 究其原因乃是大明越打越穷,明军的素质和装备越来越差。 而流寇越打越有钱,老营人马的装备越来越齐整,大小头目经过不间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军事素质提高得很快。 高迎祥审时度势决定不跟强军硬撼,布置分四路三个方向脱离。 他们根本不是逃窜,走得比较从容,如果发现追击的明军胆敢孤军冒进,他们就会如同算计勇将曹文诏那般集中兵力围而歼之。 流寇的老营马队总数超过一万五千,拥有奔袭能力。 有这样的实力应对追兵又会轻松许多,明军步兵素质不高,行军速度比不过流寇步兵,骑兵数量太少,贸然追击极有可能步曹文诏后尘。实在闲得疼的明末汉之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