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怀鬼胎 (第2/4页)
陆挖铜矿、金矿、殖民来钱多块? 崇祯十年春天,为了执行征虏大将军拿下一地就必须使得辖区内的军民能够安心生产的命令。 赵坤、顾准、谷如山、裴元武等等将领在拿下襄阳、南阳后就停止了追击流寇。 在内地屯守三年,赵坤几个深刻领悟了家主的思想精髓,意识到不解决粮食问题就解决不了流寇大爆发,一味地围剿那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完全是在做无用功。 这两三年,“红旗军”体系贴补在内地的粮食已经有了二三百万石。 然而由于流寇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撂荒的土地、逃难的流民越来越多,粮食缺口总是堵不住。 沿着长江、汉水圈地屯垦是重中之重,不能任由如此地肥水美的地方一片荒芜。 屯田有了成果就是有了自我造血功能,再有“红旗军”体系支援武器和军官,在内地训练出几十个正规军、卫所军营不在话下。 内地需要救济的饥民太多,“红旗军”卫所军、营兵也得吃饭,征虏大将军没有本事“不纳粮专抢粮”,唯有一边打流寇,一边种田。 “红旗军”在襄阳、南阳一带组织了十余万户屯田,播种面积达到五百万亩,一直忙到三月底才告一段落。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马守应、刘国能、罗汝才、李万庆、姚天动率领的流寇大军用不着屯田,他们离开襄阳附近就约等于跟“红旗军”脱离了接触。 再次分兵后,自封大元帅的高迎祥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