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章: 以死谢罪 (第2/4页)
。 其实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的绝对不是大明正税,而是层出不穷的摊派和苛捐杂税,最关键一条就是最富有的那群人不需要纳税。 黄汉屯田之时都是采取拿屯民、农民一半收成承包如地租、税赋、摊派、徭役等等所有的费用,使得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一半收成自由支配。 只实得一半收成的硬性规定还使得屯民、农民感恩戴德积生产极性空前,由此可见明朝末年升斗小民的负担该是到了什么程度? 崇祯四年的辽饷派银六百六十七万余两,除兵荒蠲免,实征银五百二十二万余两,另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征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 现在已经是崇祯八年,粮食价格一路飙升,物价高居不下,银子贬值得相当厉害。 黄汉开口还是按照崇祯四年辽西、蓟镇、天津卫、登莱各路兵马实得的四百八十万两银子的辽饷折色拨付,使得诸多当家知道柴米贵的士大夫暗自舒了一口气。 崇祯皇帝日子过得苦,一直在为粮饷发愁,听见了黄汉开出的价钱,心里好受点了。 黄汉在皇极殿君前奏对之时根本没有跪下,甚至于连躬身都不愿意,他挺直腰杆在大殿上踱步,目光炯炯扫视群臣,很认真道: “四百八十万两辽饷何其少也,抛去工程款、装备款、标准伙食的开销、训练之时的耗用,可以用做军饷的能有多少? 够给十几万将士们发足饷银吗?没有十五万以上敢战的勇士,五年平辽有可能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