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_第五百零九章:饿殍枕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九章:饿殍枕藉 (第2/4页)

旱灾路况更加好。

    古代的道路绝大多数是土路,官道应该是经过加工的三合土铺就,明朝广泛使用的三合土这种建筑材料是熟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防水性当然不如水泥。

    因此这时的人们出行最怕阴雨绵绵,一旦连续几个阴天,官道泥泞不堪,不仅仅陷车轮,连拉车的马蹄都会陷入烂泥。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事,连旱灾都有积极的一面,最起码道路坚硬有利于马车疾驰。

    河南在黄河北岸靠近京畿之地的州府受旱灾的程度还要好些,再加上发源于太行山的诸多河流还没有枯竭,因此只要有人手,就能够进行抗旱,维持一定的收成还能够做得到。

    过了黄河就应该见到史书记载的河南大旱赤地千里饿殍枕藉,不携带大量粮食随军,不仅仅救民于倒悬谈不上,大军不抢劫都有可能被饿死。

    因此黄汉做好深入河南内地的准备,四轮、二轮马车外加独轮车一定要具备一次性运输一万石粮食和五千石马料的能力。

    打流寇没有骑兵基本上是做无用功,因为即便获胜也仅仅是打了充当炮灰的流民,流寇中的积年老匪十有八九会逃之夭夭。

    因此不仅仅要拥有骑兵还要保持双马还必须保证战马营养充足体力充沛,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追得上、打得着流寇马贼,也能够完成奔袭、突袭的战术。

    采取内地明军那一种按部就班的战术,基本上打不着流寇老营人马,完全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