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90 (第4/4页)
村里的半分帮忙,只要许他放开手脚。过年一开春儿,刘家村羽绒制品厂就能鸟枪换炮,拥有属于自己的厂房、仓库。洗晒、挑拣、分类羽毛啥的,也不用工人们带回到自家解决去。只要砖木、人员的全体到位,明年的这个时候,大家伙儿就能稳稳当当坐在包括了羽绒被生产车间、羽绒服生产车间、羽毛枕头、凳垫等等一系列生产车间的明亮厂房里上班。 刘家村羽绒制品厂就好比那开了花的芝麻,且节节高着呢! 207.初提盖房 就这样学校里交给武叔叔,羽绒制品这边就由老杨全权负责。村里的大事小情儿有大哥顶着,淑珍只要跟连山两个全心搞她们的良种优化与培育就好。 经过七二、七三、七四这三年的推广,她们夫妻提出的套种理念已经火遍了全国。 那七百八十多亩的稻田产量也是一年高过一年,七三年的秋收时竟然超过了亩产千斤大关。在没有杂交水稻理念的当下,这产量绝对有够惊人。而且不同于别处的虚高浮夸,他们这是实实在在拉到省里当作种子的。数量都恨不得精确到两,绝对没有弄虚作假可能。 光是靠着这稻种,淑珍和连山夫妻俩就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了国家级的新闻版面。 虽然仍在刘家村没挪动地方,但两口子的待遇却也是涨了又涨。 淑珍和连山的工资都超过了百元,比一般的市厅级干部待遇还要高些,每月还有定量的各类供应。在普通工人一个月二三十块的当下,这两口子养活着四个孩子还能每月存个百元左右,小日子过得也是众人称羡。 是的,四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