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百五十 不灭胡狗,誓死不还! (第1/6页)
秋阳之下,上至六十岁老翁下至十岁少年,男男女女将近六七万百姓俱都背着竹篓,手持镰刀,在公孙瓒士兵的监督下出了蓟县收割粮草。 今年的幽州风调雨顺,雨量合适的不能再合适,每隔七八天一场小雨,半个月一场大雨;阳光适宜,气候温润,使得蓟县周围方圆五十里的稻谷长势喜人,漫山遍野黄澄澄一片,犹如撒了遍地黄金。若不是百姓们畏惧战火纷纷南逃,稻谷疏于管照的话,怕是将会一场十年一遇的大丰收。 公孙瓒与麾下的幕僚早就盯上了这片稻谷,在心里盘算着若是能够全部收入粮仓的话,至少有一百五十万石左右的收成,因此公孙瓒才会放任蓟县周围的百姓逃离故乡。 公孙瓒手下的人马有八万左右,按照一天消耗两千五百粮食计算,至少可以维持全军两年的消耗。公孙瓒相信只要粮草不断,坚固的蓟县城池就会屹立不倒。因此在百姓们逃离家园的情况下,公孙瓒派遣了部分士兵轮流出城管理稻谷。 管理稻谷容易,只需要除除除草,在田间扎上几个稻草人驱赶下候鸟,几千人就可以管理方圆数十里的庄稼。但成熟之后收割可就麻烦了,在这缺少机械的年代,要靠着独轮车、背篓把一百多万石粮食全部运进县城,就算十万人一起劳作,怕是也要十天半月的功夫。 公孙瓒手下的士兵还得负责打仗,公孙瓒自然不会把他们全部用来收割庄稼,因此采用了田豫“养鸡孵蛋”的策略。把许多不是很愿意南下但又畏惧战火的百姓们骗进了蓟县城,一直哄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