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3章 (第1/3页)
这一次过后,为了面子,恐怕那些官员也会让家眷去考。 其实如果能有十几个人中举的话,这个比例已经很不错了,相比于乾元从小学到老,坤泽和元能学个七八年都算长的,一般十三四岁就不学读书,改学别的了。 只有个别的家庭,才会让家里的坤泽和元一直读书。 她了解这个世道,如果不强制,恐怕连这些人都没有。 但这只是开始,一开始中举的哪怕只有十个人,进士的一个都没有中,那又如何?这只是第一次科举。 后面还会有无数次的科考,国办教育学校,正在慢慢的分布在大江南北,读书的坤泽和元会慢慢的增加,以后不会比乾元差。 南秦九州,上都城中秀才的有几十个,剩下的一百多个,分布在各州,等于每个城只能出来一两个秀才,这个数量是真的不多。 上都城这边,能出几十个秀才是有原因的,高门大户集中在这里,不管是家里的大娘子,还是家中的坤泽和元,都是要读书的。 哪怕是四五品的官员,家里都会请讲师,要不求人情到亲朋好友家,让自家的孩子去上课。 等到年纪大些,可能不再读书,但很多学识都不差。 特别是家中有官员的母亲,有正在科举的姐妹,长时间的熏陶下,腹中自有笔墨。 自从科举放开后,原本只能参加参加诗会的坤泽,也会有人来到得意楼来听听最近的时政,以防秋闱要考。 上都城能出门的坤泽不少,并不是就完全困在家里了,这个时代的坤泽,相当于宋时吧,有限制,限制又没有太大,比明清时好的多。 南秦文风比北齐更盛,家中坤泽和元读书很是正常。 坤泽们出门,只要跟家中的大娘子报备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