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_211.决赛下,西方声,东方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1.决赛下,西方声,东方韵 (第11/13页)

在舞台上演奏的时候就已经被定下。

    回忆。

    既然是回忆,那么就应该拥有一种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在其中。

    描绘的再夸张点,一个个小小旋涡折射出纷纭不灭的影像。

    而这种东西在弦乐上更好表达。

    钢琴更适用于十二平均律的典型乐器。

    所以怎么办?

    再仔细看看谱。

    办法来了。

    西方音乐是以纵向和声为核心,体现声的色彩。

    这一点在雅涅夫雅涅夫演奏的云湘回忆中就有充分体现,即便没有小节线和标准的西洋调式和声进行,他也就能从泾渭分明的左右乐谱中找到他所熟悉的内容,然后加以突出演奏。

    而华国音乐是讲求横向旋律的起伏,注重韵的意境。

    这话谁说的,就是黎老人家自己说的。

    李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于是也就有了开篇长达十秒的颤音,各种起伏,变着花样,要突出的就是这一横向起伏。

    一首华国钢琴作品中的一个颤音能弹出什么样的起伏,这又得说回在钢琴这件西洋乐器。

    不论什么样的起伏,你都只能用传统的钢琴技法来呈现。

    这一来一回,彻底把李安的思路打开了。

    结合华国作品中需要的韵,融合西方钢琴传统技法,而且还不能拘泥于此,要变化于其中。

    于是李安最有底气的手指技术就在这种演奏思路下被开发到极致。

    说他这整个一段时间来练云湘回忆的时间少,是的,因为他根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练。

    反正每一遍弹得都不会一样。

    韵,是无形的。

    就如此刻满天飞舞的引音符,只见键盘上一双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