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_163演播厅的大师课【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3演播厅的大师课【中】 (第1/9页)

    蓉城的演播厅并不像音乐厅那般大,台高不过80cm的舞台距离第一排观众席大约只有四米不到的距离。

    舞台上,师生二人不用话筒也能将声音传到观众席的最后一排。

    而坐在前三排的位置,基本可以看清舞台上的大多数细节。

    比如奥拓刚才在讲述“一个波兰人在巴黎”的小故事,捏着鼻子模仿肖邦讲话口吻时一耸一耸的喉部小动作被前排观众看得一清二楚。

    可爱的教授引经据典,用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为现场还原了一幅十九世纪法国巴黎文艺界的模样。

    在林幽幽的之下,一个不太一样的肖邦形象出现在众人心头。

    季洋听得大呼过瘾,原来她所练习的黑键出自这样一个人的笔下。

    开场约八分钟的时候,奥拓关于肖邦的作品做出了最后的陈述性概括。

    “虽然他有浪漫的的伸缩处理,以及极其浪漫的音乐,但是在他的身上,永远存在着强烈的古典情怀。”

    随着林幽幽的话声落下,现场进入了半刻安静。

    坐在魏三碗一旁的青年教师率先鼓起了掌,随后现场的掌声再次漫过舞台。

    这确实是一句值得反思的话。

    李安通听到这句话,第一时间联想到他曾看过的一篇卫报乐评,乐评里称‘浪漫派的演奏实践正在逐渐吞噬浪漫主义时期的所有作品。’

    不难理解,相较于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崇尚自由,推崇个人主义。

    尤其在追求标新立异的今天,不少年轻的演奏家们为了走上更宽广的舞台,正歇斯底里的挖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