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三种冲突 (第7/8页)
质量你怎么抓,上面给的压力还大。” “加上双减,你们都不知道今年县城中小学的工作有多难做。” “尤其是农村的这些家长,根本理解不了双减。” 李学彬没有说后面的话,但李安大概能想到为什么这边的家长理解不了双减。 换他也一样,以前没条件,吃了缺乏教育的亏,现在随着生活逐渐富裕,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孩子吃自己吃过的亏,于是就拼命的把孩子往县城的学校送,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教学质量。 可接着双减一下来,学校告诉你作业减半,甚至不留了,政策说啦,以后有一半的学生不需要上高中。 上不了高中,就意味着上不了大学。 这对于广大偏于地区、抱着让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家长而言,是否是一记重锤。 李安觉得可能是,对于多数华国家庭,孩子就是天,孩子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这点无论从季洋小北马可的父母身上,还是从李福和小爹身上,都可以体现。 无论哪个地域哪个阶层,仿佛就是滋生在每一个华国家庭的血液中——孩子是家庭第一位。 李安没有一个坚定立场来确定这样不是真的在为孩子好,可他也无法说服自己这是错的。 或许这个世界如今更像是一小部分人的世界,但谁又能否定地球不是在为每一个普通人转着呢? 李学彬问李安蓉城那边双减落实的怎么样,李安如实说,社会上大部分主科培训机构都关门了,但是就他再后面所了解,蓝天相当一部分孩子都通过别的渠道继续补习着主科科目。….李安实在不想去考虑一个村子里的六年级孩子未来拿什么去和小北小虎他们在社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