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13 局势很稳 (第1/4页)
淮中城的西城外,有一片棚屋区。 原先是用来安置楚国降卒的,连绵二三里来去,顺着一条破败的“州来国”故道,形成了一条相对狭长的建筑群。 不过很快这些楚国降卒,就因为“州来大夫”云轸的投降,彻底变成了空置废墟,还能利用的屋舍,其实三分之一都不到。 而现在,这些屋舍却又要被重新改造,不改造不行。 将来的淮中城,是个“超级城市”,原本二三里的狭长地带,最少也要塞个一两万人进去。 除了农奴、奴工之外,还有大量的荆蛮、淮夷,这些人口,就会成为以后淮中城的城外“原住民”。 但是想要让他们更高效地为李解所用,显而易见得先活下去,这个冬天,就是一个门槛。 正常情况下,以淮夷、荆蛮的生产力,每年冬天,都得淘汰大量老弱病残,只有极少数上层精英和命硬的底层,才能捱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哪怕全年的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冬天该冷的时候,它也还是会冷。 局部地区的剧烈气候变化,并不影响整体。 “有了龙门行车,果然容易得多。” 城西棚屋区改造,为了加快进度,李解改变了施工方法。 地基成了一条条壕沟,在壕沟之上,一架架行车承担着起重机的作用,配合滑轮组,一次性就能将大块的版筑夯土墙安放完成。 版筑夯土墙之间,再用木板或者夯土墙隔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隔间,每个隔间,其实就算是一户“人家”。 每二十户人家,就会共用一个厕所,人畜粪尿,是绝对不能浪费的。 数万人集中生活产生的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