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_分卷阅读37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8 (第1/4页)

    再留下书信,道明他们如今的情状同自家的确切地址,若是还能有亲族同文启一样命里有福死里逃生的找回乡去,说不得这辈子就能有再见的一日。

    可如果像罗冀那般,只知道自家累世聚居的村落好像叫个罗家村,村子里头的百姓也多姓罗,却连自个儿姓甚名谁都并不确定,只知道有个**名叫做“盆子”。

    可“盆子”这个小名,就同“小和尚”一样,就算在莲溪也十分普遍的。

    像是“和尚”,基本上都是孩子满月的时候,把孩子抱到庙里穿上和尚衣裳,把大名写到黄裱纸上,庙里的主持同僧众们免不了要念上两句经,再称颂一番,如此这般这孩子就成了一名“寄名和尚”了,从此也就可以长活人间,长留在父母膝下了。。

    而对家里头这般处理的新生男婴,一般都会取名做“和尚”。

    再至于破盆烂钵、缸、罐、瓦的,也是民间为着卑贱,容易养活的意思。

    一窝蜂的,一个村里头说不得就能有一拨叫做“盆子”的小小子小丫头,何况罗冀再囫囵记得的,就是家门前还有株杏树,能打不少杏子,不远处还有个小山坡,坡上有许多树,坡旁还有一条沟,沟里能有鱼……

    仅凭这么丁点儿语焉不详而且相当寻常的消息,这可怎么找,岂不是大海捞针!

    就像当初秦连熊说的那样,远的不说,只说他们崇塘附近周遭的几个集镇上,叫做罗家村、罗家庄或是罗家圩的村子就不下四五个了。

    再去问问,人家可不都是大多姓罗吗?

    但这回与大堂哥同行的还有方案首。

    而方案首除了随身带了位护院外,还带了位方家回事处的大管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