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714【又要发勋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14【又要发勋章】 (第3/5页)

,正式迈入“抗战文学”阶段。

    周赫煊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大会,只能以私人名义捐赠了10万元救国资金。

    自从“一二九运动”之后,全国都掀起了抗日救亡浪潮,根本不理会南京政府“敦睦友邦”的号令。

    各种民间抗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走上街头公开高喊抗日者不知凡几,国党的特务和警察根本就抓不过来。报纸上,“抗X”字眼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许多爱国人士自发前往北方投军抗日。

    到了1936年6月,但凡有点脑子的国人都知道,再不奋起抵抗,就要亡国了!

    “主战派”情绪高涨的时候,以汪兆铭为代表的“主和派”也变得更加积极,其中胡适也是坚定的“主和派”。

    但“主和派”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觉得中日两国力量悬殊,中国还没有做好抗战准备,应该徐缓图之,其中以胡适为典型。另一种则心思难测,抱有别样的想法,比如汪兆铭。

    汪兆铭此时已经被老蒋一撸到底,没有任何实权可言,但他却高呼“和平”论调上蹿下跳。而汪兆铭的追随者们,也大都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他们必须通过“主和”来重新夺权。

    ……

    南京,憩庐。

    康泽跺着地板立正敬礼:“报告委座,卑职康泽受命归来!”

    “兆民啊,不用拘礼,”常凯申亲切地笑道,“快坐。”

    “是!卑职遵命!”

    康泽再次敬礼,屈身坐下,犹如蹲马步一般,屁股只敢虚挨着沙发。

    常凯申考教道:“这次去德国学习,有何收获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