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929【抓壮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29【抓壮丁】 (第2/4页)

妇女,估计80%以上的青壮年都为国效力了。

    真有那么多百姓舍家报国?

    肯定不可能。

    说穿了就三个字,抓壮丁!

    这种情况在四川极为普遍,从县长、市长到乡长、保长,一个个都是刽子手。县长、市长抓壮丁有政绩,乡长、保长抓壮丁有钱拿,他们趁机敲诈勒索百姓,发着丧尽天良的国难财。

    富户虽然可以花钱买壮丁顶替,但却成为官僚敲诈的重点。比如乐山县有户富农,由于花钱买了壮丁,竟被乡长以高发为借口反复勒索六次,逢年过节还得送礼孝敬。

    负责征兵的军官则另有财路,他们克扣兵员的安家费和食宿费,拨下来的钱还不够壮丁走进新兵营,导致一路上都有即将当兵的壮丁病饿而死。

    据当时担任国军某团管区司令的李邵良回忆,每征一兵他克扣1.2元,剩下0.8元作为基本开支,每月至少有3000元收入,但这些钱需要跟接兵官三七分成。他自称这种克扣法非常良心,拿得不多,还没黑安家费。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河南那边就更无耻——

    水银是日本制造军火的紧缺物资,中国政府因此禁止水银出口。为了得到水银,河南的军官就利用送壮丁参军的机会,让壮丁挑运物资到重庆换水银,再由送兵干部带着水银回河南,经常是以50%的新兵死亡率换来一点水银卖给日本人。

    到了1943年,国府颁布《新兵役法》,把学生也纳入义务兵役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