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810【易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10【易经】 (第3/7页)

 庞德解释道:“我采用了东方学者芬诺洛萨的遗稿,又进行了一些增补,并请教了几位日本朋友。”说着,庞德表现得非常苦恼,“我知道自己翻译得不好,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个字都可以表达多重意思,寥寥几个字组合起来的诗句,就像万花筒一样令人着迷,仿佛是有天然的魔力。而英文又是最拙劣的语言,不仅远远不如汉字,就连法文都能甩出英文几条街。每当我翻译中国汉诗的时候,总是难以找到最合适的表现途径,跟原版的汉诗比起来,我的翻译版就像儿歌一样粗劣。”

    周赫煊安慰说:“这不仅是语言和文法的问题,还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诗人喜欢使用典故,想要翻译成英文诗,就必须换成西方人熟悉的典故,想要做得恰当而自然,非常困难。”

    “确实如此,”庞德遗憾地说,“所以我翻译完这本诗集后,就再也不敢尝试翻译汉诗了,我感觉自己的能力非常渺小。”

    周赫煊笑道:“你可以尝试翻译中国的古代典籍,你现在具体的中文能力如何?”

    “我认识超过2000的汉字,但只会阅读,难以进行日常交流,汉字和汉语实在太难了。”庞德说道。

    周赫煊说:“认识2000个汉字,已经可以阅读中文报纸了。但想要翻译中国古籍,恐怕还要继续努力学习汉字,古籍中的生僻罕见字非常多。”

    庞德摊手道:“确实如此,但我找不到好的中文老师。”

    周赫煊笑道:“意大利也有一些中国留学生,有的留学生经济贫困,你可以雇佣他们做中文老师。”

    “这是个好主意,”庞德眼睛一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