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七十三章 我与秦落衡孰强孰弱? (第1/6页)
改法? 扶苏当即沉默了。 他略一思索,也明白了缘由。 想做到劳有所得、逝有所安、行有所畅,必须要修改秦律,因为这些在秦法中都有明文规定。 劳有所得? 《司空律》规定:有罪以赀赎及有债于公,以其令日问之,其弗能入及偿,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钱;公食者,日居六钱。 但这只限于居赀赎债者。 即欠公家钱又无力偿还的,只好服短期劳逸。 至于其他,一律无得。 想做到劳有所得,在大秦根本不现实,大秦每年征召的民众高达数百万,这么庞大的数量,若是人人日居六钱,这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便穷尽少府,也承担不起。 至于逝有所安。 这也跟律法有一定相悖之处。 秦律的等级划分,甚至包括到了墓地,拥有爵位的人死后是准许享有一定‘哀荣’的。 《商君书》规定,寻常的上造死后,可以在墓上栽一棵树,从这级往上,直到大夫,每高一级,就可以多栽一棵树,这其实是延续的春秋时期贵族的葬礼待遇。 像武安君白起的陵墓,外面就是茂树成林。 但这只限上造以上。 至于普通公士,则只能有一个墓xue。 而无爵者,别说修墓碑、栽树了,能有个小土包都不错了,至于更差的刑徒、隶臣,大多只能葬于乱坟岗,甚至是直接就地掩埋,处理的异常潦草。 华夏自古秉承‘死者为大’! 而这同样是民众积极上战场的动力之一。 若想做到逝有所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