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回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第2/7页)
驭不住的东西!” . . “这个陈祎, 到底是何方神圣, 突然之间就为圣人所重?亲自送他出长安?” 看着消失在远方地平线的车马, 送行的队伍中, 就有官员忍不住低声议论。 “谁知道呢?咱们还是莫要多问了,须知堂上诸公为此事都吵翻了天了!” “吵什么?今崇佛礼僧之风甚众,民间上香求佛,士林谈经论道,朝中敬佛养望,各有所需,几乎都成了显学。过去圣人一直不曾表态,下面的人都在揣摩上意,不知道圣上对佛门的态度到底如何。如今圣人亲自出马为佛门站台,还令人西去请真经,怎的诸公还为此争吵?” “你也说了,这西方传来的佛家之说,近乎成为显学,无论是田间地头、市井街巷,还是官府朝堂,都影响力不低,许多政策施行到了地方,靠着佛经之言,往往无往不利,各方皆开绿灯,一时被当做施政秘方。只是过去圣上不表态,各家就能各自表述,从只言片语中挖掘一二,来论证自家之说,所谓一句圣言,各自表述。现在好了,圣上明确表态,不好打马虎眼了,可不就得明刀明枪的上了?为的就是争夺真正的释经权,谁曾想,圣人直接找了个无名小卒出来,可不是把各方都给急坏了。” 如这般议论,不光在送行队伍中处处都是,就连长安城中都免不了处处议论,而且各有分说。 有的说那陈祎少有名声,为圣人三次称赞,此番令他西行求真经,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有的却说陈祎是沾着他外祖的光了,又靠着其父陈翰林乃是圣人身边的红人,才有了这般际遇; 却也有说,西行乃是苦差,西方远在万里之外,此行磨难重重,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