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秋风秋雨,秋意煞人 (第1/6页)
(求订阅,求自动订阅!) 试帖诗常以“赋得”冠于题前,故而又叫“赋得体”,记忆中的这一首“离离原上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章法严谨,用语自然,却饱含哲理,堪称这一题材的绝唱之作。当年那一位被人戏谑“居长安大不易”的大诗人,十六岁便写出此诗,真是惊才绝艳。 坐在考舍中,陈三郎浮想联翩,却是走神了。过了一会儿,晒然一笑,开始磨墨。 考场发放的文房四宝虽然称不上优品,但质量也相当过硬,对于出身寒门的士子而言,这般笔墨已经算是好东西了。 一边磨墨,一边思考,等墨汁成,脑海酝酿得也差不多,当即取过一张纸,提笔醮墨,唰唰的开始写起来。 作为科举的诗词形式,五言八韵诗最讲究韵脚,内容需求必于经史有据,不能由着性子来。这般命题作品既要写得对,又要写得好,十分困难,务必反复深思,一字一字推敲才行。 如斯写法,颇为损耗精神,也很浪费时间。不仅试帖诗,另外的四书题三道,经义四篇都差不多。 故而八道考题,考三天,看似时间多得很,实则十分捉紧,不能有丝毫松懈。 这是乡试,三年一届的乡试,任何一点细节瑕疵都可能让三年苦功化为蹉跎,又得重头再来。 时间悄然过去,中午吃过饭食,稍作休息,继续斟酌,约莫又花费一个多时辰,终于将这一首五言八韵诗完成,再从头到尾细细读了一遍,没问题了,不禁长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