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八章:千里觅封侯 (第1/9页)
自太祖高皇帝以来。 实际上,大明皇帝对于爵位的赏赐是十分吝啬的。 这当然也是借鉴了前朝的经验,每一个封赏出去的爵位,都意味着朝廷一代代的供养,一旦自己手里封的爵位过多,必定会给后世子孙们增加负担。 因而,即便是公爵,在经历了开国和靖难之后,其实也是屈指可数。而侯爵与伯爵,也是寥寥无几。 整个大明,真正拥有爵位之人,可谓少的可怜。不过······恰恰到了现在,思路却是变了。 朱棣是何等人!他并非是一般的天子,从前大明的国本乃是农业,农业就意味着,土地的承载是有限的! 想要让国祚延续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想着怎么去节省开支。 毕竟,就是这么多的土地,哪怕是粮产再翻一番,它的增长也有极限。而这时候,节流才是一切的根本。 可如今,大明的国本,已开始转向于海外的开拓以及工商,那么继续扣扣索索,奉行节流那一套,显然已十分不合适了。 开拓需要有人敢于下海,需要有人不畏艰险,那么······就少不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何况开拓出来的土地,也需要有人镇守,朝廷所谓的分封,本质就是拿当地土人的土地,封赏给功臣和宗室,属实是把借花献佛给玩明白了。 这样的做法,对朝廷而言,没有任何的实际损失,反而每一次分封,都增强了大明的海贸,使朝廷得到了更加稳固的税源,且在这海外,给朝廷种下了一颗颗的种子,使大明王朝更有气象。 而对于工商而言,工商且还处于举步阶段,成效却已十分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