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87章我不想干了 (第1/7页)
在未来的银河联邦,光子计算机是一个发展蓬勃,极度辉煌的产业,和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组成了计算机三剑客,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在一些低端的产业中,还会采用基于硅元素的芯片外,绝大部分行业中,都难以寻觅到用硅元素制造出来的计算系统。 出于多方面考虑,刘士卿决定从比较基础的光子计算机做起,而不是一开始就制造生产最高端的光子计算机。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比较基础的光子计算机技术比较成熟,没有高端的光子计算机那么复杂,难以复制。 当然,从性能上来讲,高端光子计算机要比基础的光子计算机高出太多了,两者之间的差距比酷睿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之间的差距,还要大很多。 不过要是拿光子计算机和采用酷睿处理器的计算机比较性能的话,两者之间的差距,则要比高端光子计算机和基础的光子计算机进行比较,还要大许多。在现阶段,基础的光子计算机足够刘士卿使用了。不妨等条件成熟后,再开发性能更好的光子计算机。 而且从商业性来讲,产品线的代数越多,越能够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就像是司的微处理器一样,频率总是在一点点的增加,从来不肯一下子把最好的产品推向市场,这也就是商海中常说的“销售一代,储备一代,研究一代”的做法。 制造光子计算机的过程并不顺利,以刘士卿为首的科研团队,也就是他懂一些光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孟娇恩、何竹兰和荀鸿燕三个人就差得远了,对光子计算机这样一个全世界最前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