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 悲催的川军 (第1/7页)
11月11日,日军第6师团进占青浦,主力向松江中国军队后方迂回,直逼中国军队后方的嘉定、松江等地,淞沪战场的失败已经定局,上海市区的战斗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下去了。 当日晚些时候,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宣布上海沦陷。 淞沪指挥部下令,在市区的所有中国军队撤离上海。抗战第四个月,淞沪战场激战三个月后,日军终于迎来了他们希望的胜利。大量的日军从港口登陆,对中国来说,最严酷的日子已经来临。 淞沪战线全面溃败的消息,如同瘟疫一般刺痛着每个中国军人的心。 70万大军,开始从淞沪战场撤离,沿线的铁路公路,士兵拥挤在路上,拥堵不堪。 自10月起,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和驻日大使狄克逊在中日两国政府之间为“实现和平”进行了一系列秘密外交活动。在德国,甚至很多政治人物都认为,日军进攻上海,这个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中国必然殊死抵抗。 事实上,自从八月中旬以后,中日两国在淞沪这个不到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入了一百多万的军队。 大战,一时间让狂妄的日本军部,也深感焦虑。 整个展现推进缓慢,日军每推进一米,就要付出数人的性命,尤其是在虹口闸北等地,这种城市巷战,更是让日军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 但在11月6日,日军第10军登陆杭州湾北部的金山,并占领了该地之后。在上海参展的中国军队的右翼已经暴露在了日军的攻击之下,只能黯然退出淞沪战场。 进而准备在以苏州等地的国防工事下,阻击日军,将日军攻击南京的企图,彻底毁灭在从上海到南京,这三百公里水道纵横的江南腹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