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医院都穿了 第124节 (第8/8页)
从自家的大粮库里往外搬,装了好几车牛车。 卢家马车牛车队出行的动静,惊动了左邻右舍,卢澹有亲笔信,自然据实相告,两刻钟不到,传遍了整个安邑坊。 …… 魏璋送出第一封亲笔信后,和北风一起直奔宣平坊赵家,与卢家不同,赵家“门可罗雀”。 赵家的左邻右舍门口,各有各的热闹,只有赵家大门紧闭。 深秋时节,赵家家主赵国公赵旭,在宫中茶会时,与人争辩,当场口吐鲜血,吓坏众人;以至于别家欢天喜地过新年,赵家却在报丧之间反复横跳。 赵家也是枝繁叶茂的大家,子女们的参差却成为国都城的奇观,好的非常好,但寿数都不长,没一个能活过五十;坏的非常坏,也有判了流刑,却活得很好。 大郢有守丧的习俗,家中耶娘去世要守丧三年,这个习俗对于官宦之家的影响非常大,不管身在高位还是低位,都要放下手中事务离开。 三年以后,官职能不能保住,一看能力,二看运气。 如果真的是陛下肱股之臣,那么就有“夺丧”的可能,但国都城乃至大郢,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机率微乎其微。 因此,如果赵国公一命呜呼,赵家这根最粗的梁柱倒塌,家道中落是必然的。 赵家子女为了治好赵国公不遗余力,可是能请的名医都请了,药方开了不少,但效果却让人失望。 赵国公的吐血好一阵坏一阵,却没有缓解康复的趋势,整个人脸色蜡黄。 又因为赵国公在朝堂之上,向来耿直,尤其“对事不对人”,对于渴望利益捆绑的官宦之家,这样的人其实不值得结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