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4 (第1/4页)
有什么意思啊。 其实林婉儿的计划很简单,以往刘宏达和沈松文到了一处,首先和当地纸商交流,商谈出版情况,再报由官府批审,最后出版印刷。可是济南府纸商和官府受到读书人的压力,不肯和刘宏达、沈松文合作,两人算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林婉儿想着既然弄不到纸张,那么便自己造纸张得了,劳动力都有,客站外面的难民就是很好劳动力。 林婉儿也存了私心,只要一粥一饭外面的难民会就死心塌地的干活,等大卖,再慢慢的提高工资就好了。至于造纸的手艺,刘宏达和沈松文开书局十几年,造纸工艺不在话下,原材料是林婉儿思索更多的地方,造纸需要树皮、麻头、敝布、鱼网等等,陈和主动提出了济南府北有一处面积可观的树林,可以砍伐当作原材料,木头可以修建房屋,供难民居住,开垦出来的荒地可以耕种。 第二日,济南府成群结队的难民开始在官府衙役的指挥下,迁向城外,林婉儿跟在大队伍的后面,亲自指挥,等到了目的地,林婉儿骤然发现,眼前何止是树林,简直就是一座森林。 林婉儿指挥着大伙搭起了帐篷,营建起了营地,生起了篝火,像是远在原始社会那般,向着大自然进发,从土地和汗水中汲取养分,收获财富。 正是在这片土地上,以后营建起了一个不亚于济南府的城郭,这里住着的都是从山西迁徙而来的难民,他们团结有爱,一致对外,抱团很紧,善良诚恳,乐于助人,但是有时候又有些排外,可是唯独对澶州人格外的热情。在以后那场大魏国最为动荡的宫廷争斗中,这群人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了林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