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_第六百八十三章 临清要来陆亲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临清要来陆亲公 (第1/5页)

    临清,前明年间,北方运河第一码头,一州之税胜省赋十倍,不及苏杭,甲于山东,名于天下。

    嘉靖、万历年间,临清经济高度发达,南北商人皆贩货来此,水陆交通更是四通八达。

    高度繁荣的经济使得临清城面积不断扩大,前后数任知州四度扩城,使明初只有八千人口的偏僻小县人口达到百万之众,也是山东省内人口最密集区域。省会济南亦远不如。

    “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码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

    前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一书尽显临清繁荣,然而此北地第一富甲之地却于崇祯十五年一夜被毁。

    临清大屠杀也是满洲入关后屠杀人数最多的一次,比之济南还要残酷。

    罪魁祸首满洲饶余郡王阿巴泰。

    前明《兵部行稿》记述清军破临清后的惨状,“生员存者三十八人,三行商人存者席明源、汤印、汪有全共七人,大约临民十分推之,有者未足一分。其官衙民舍,尽皆焚毁,至今余烬未灭。两河并街路,尸骸如山若颠,岂能穷数。城垛尽皆拆毁。”

    因为被清军杀害的百姓太多,以致大运河边的路上,尸骸堆积得如同山一样高,连数都数不过来,前来收拾的明朝官员只能统计活着还有多少人。事后前明山东官方统计,临清罹难百姓多达九十万众,人口去其九。

    崇祯十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山东东昌府推官刘有澜塘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