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9节 (第1/4页)
要不是纪元过来了,估计连眼馋的份都没有。 什么? 不至于那么夸张? 那随便说一下占城稻,以及纪元培育出来的优质稻种数据,大家就明白了。 先说占城稻。 能让西南小国设了骗局也要来的占城稻。 最新的数据,周期为七十五天,均产在四百八十一斤。 这个重量好像没有太大变化。 问题在于,这次一共种了六十多万亩田地。 田地多了,均产还那样稳定,就说明无论土地如何,都适宜种植占城稻。 这么好的稻种,差点分给外族五千万斤。 先皇走了之后,自然不会再给稻种,还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那么这样多的稻种,就分给滇州府各地的衙门了。 再由衙门分给当地的百姓,种子自然是购买,不过那购买价格也不高,跟普通稻种差不多。 而宁安州的普通稻种,其实也不普通了。 种植周期同样是半年,但亩产已经在七百斤左右。 有些地方气候不适宜种多季稻的,就很适合去买这种普通宁安稻。 没错,这种亩产七八百斤的半年生稻子,已经被称为宁安稻了,这名字也好听,宁安宁安,多吉利的名字。 天齐国只要能种稻子的地方,都在翘首期盼。 气候适宜的,都多种两季占城稻,又或者占城稻跟宁安稻配合着种植。 不适合的,那就只种宁安稻,毕竟产量在那的。 等到各地衙门前去宁安“取经”。 这才发现,宁安州的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