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五章分界 (第1/4页)
夜幕下,槐里城内将士往来,马蹄声不绝,吓得城内百姓躲在屋内瑟瑟发抖。城外长龙蜿蜒,道路上皆是东撤的魏军士卒身影,曹叡的御驾也在撤退的队伍当中。 自从司马懿领下撤军及处理关中后续事宜的担子后,便立即下令大军东进,各部将领按规定出发,尽可能与汉军拉开距离,为迁移河西的百姓争取时间。 而此时的司马懿还未走,召集诸将及属大将军文吏安排大军事宜。 在司马懿的指示下,侍从摊开关中舆图。司马懿站在舆图前侧,众人簇拥着他。 在摇曳的灯火下,虽近六旬的司马懿,但身子依然挺拔,中气十足。 司马懿按着长剑,沉声说道:“关中古来有四塞之名,其分别为武关、潼关、散关、萧关四座关隘,又有大河为险阻,足可挡十万兵。今诸葛亮虽入关中,数败我军,但其仍只不过掌握长安以西之地,武关、潼关、蒲坂、龙门等重要之地仍在我军手上。” “今我大军一时失利,难以与蜀人争锋,需暂逼其锋芒,撤入关东,以为缓图。不过以上险要之地不可让与蜀人,我等需以河东、潼关、武关三地遏其咽喉。将其锁死于关中之内,不可令其东出。待我大魏恢复生机,再行西争关中。”司马懿说道。 司马懿没有想效彷秦魏争夺河西之地一样,以洛水与蜀人为界线,在渭洛之地上厮杀,而是从渭洛之地上撤出来,利用更具有险阻的黄河作为两国的分界线,与大汉隔河作战。 战国时期的河西之地,非凉州的河西走廊,而是黄河以西,洛水以东的关中平原地带,亦称渭洛平原。昔日魏有西扩之念,在吴起的带领下,打败秦国,占领此地。而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又重新占领河西之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