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汉中祖_第十七章曹魏战略(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曹魏战略(上) (第3/4页)

沉思之中,殿内甚是安静。

    司马懿沉默半响,拱手说道:「臣以为西蜀将士虽精,勇于阵战。但其将士人少,短于攻城。臣以为可于河东修建坚城,内屯二年粮草。若西蜀进攻,将受限于城下,令不得入也。而我大军可趁机从潼关,或从其他渡口渡河,断绝蜀军后路,行袭扰关中之策,使敌疲倦。」

    「待中原恢复元气,集结幽并、冀司四州兵力西讨西

    蜀。届时关中无险可守,必然要与我大魏于作战。不管胜负如何,关中一旦不宁,则西蜀必要从巴蜀调粮屯兵,千里运粮,损耗其国力。长久以往,西蜀国力日衰,而我大魏国力日盛。」

    蜀汉没有攻取潼关,将在地势上受限于曹魏。曹魏可以利用潼关以及河东两地,在黄河两岸互相配合。蜀汉攻河东,曹魏大军可兵出潼关,袭扰关中,策应河东局势。蜀汉攻潼关,河东大军可以渡河抵达河西之地。

    可以这么说,蜀汉的关中难以称作四塞之地。若日后曹魏恢复元气,举重兵进攻蜀汉关中,蜀汉将无险可守,疲于应战。长期在关中作战,必然会影响到关中本身的发展与生产。

    司马懿的计划,便是建立于关中撤军的构想之上。抢占潼关、武关、河东三地封锁死西蜀的出兵方向,让蜀汉本身难以拥有关中的四塞之地的险要。

    曹叡沉吟良久,问道:「以卿之见,数年之内,我大魏不能与西蜀争雄?」

    司马懿摇了摇头,解释说道:「启禀陛下,孙子有云:故善用兵者,避其锋芒,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如今从大局上而言,西蜀士卒乃连胜之兵,锋芒毕露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