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预防 (第5/5页)
不知过了多久之后,刘禅开口说道:“务伯当有大才,今在外许久,恐有荒废才学之所用。即日入朝为官,封侍中,领御史中丞,左御史大夫董允,共掌御史台。今后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副官御史中丞。” 御史台的执掌者,乃是御史大夫,后至东汉,御史中丞领御史台属官。而刘禅则是准备,先组建新的御史台,改革官制,确定了御史大夫为话事人,御史中丞为副手的领导体系。 二人权利二分,御史中丞职督管地方御史,负责接受公卿奏事。御史大夫,主负责弹劾百官与日常工作。当然这是短暂的做法,等到适当的时机,将进一步改革御史台。 确实需要向杜恕所说,让其他州郡籍贯的官吏进入大汉中枢,从而改变下大汉传统,即一直以来的荆楚人治国的习俗。 但也不是让荆楚人消失,还是降低荆楚士人在大汉国内的话语权。毕竟大汉若掌握天下,将要面对关东士人的涌入,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集团力量,反而是危险的。因此大汉还是需要保持以荆楚士人为核心的体系,稳定大汉的基本盘,只不过引入其他地方的人进行对冲,不至于一家独大。 “臣领命!”杜恕应道。 “今日之语切不可向外人告之,违者斩。”刘禅叮嘱众人道。 “诺!” 周易有言:“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君主若无保密意识,就会失去良臣。臣子没有保密意识,会因泄露机密而亡。国若欲成大事,泄露机密,反而会有大害,以至于亡国。 因此,这种事不由刘禅不谨慎,一旦泄露出去,杜恕将有危险。不仅如此,也会引起荆楚士人对刘禅的忌惮,于国不利。 (今天没更了!)周府的三国:汉中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