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_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95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957节 (第4/5页)

原因并不是他们本身的实力,而是媒体围绕他们所进行的炒作。

    如果单从80年代开始算,有过类似炒作的球员只有桑普森、尤因、大卫·罗宾逊、丹尼·曼宁、比利·欧文斯、鲨鱼、韦伯、邓肯、詹姆斯、奥登、杜兰特、威金斯、锡安。

    差不多每十年,就会有3-4个这样的球员。

    媒体认定他们是未来的超级巨星。

    然后开始各种畅想他们在职业赛场上的表现。

    但最终,不辜负炒作的只有詹姆斯、邓肯、鲨鱼、杜兰特(全都超越了炒作)而已。

    路易不相信炒作,毕竟眼见为实。

    为了给杰克逊正确的建议,他看了几盘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比赛录像。

    路易翻开了第一次看韦伯比赛时留下的笔记:

    “四号位而言完美的身高与臂展;

    强壮的身体与柔和的手感;

    一手后卫式的策应能力;

    优越的运动能力;

    无懈可击的技巧;

    这是一个只在大学打了两年,但在大一时期就已经具备了所有的优点的球员。”

    这是非常浅显的笔记,如果是年轻时的路易,他会记录下更多细节。

    比如韦伯的球风在职业赛场上略显浮夸。

    对韦伯的观察越深入,路易就越感觉拿他和约基奇对比是错误的。

    韦伯的策应,或者说,组织能力,和约基奇那种组织中锋般的策动不一样。

    他大部分的传球都是在耍酷。

    有些球,他用正常的传球动作传和花哨的背后击地传球传,效果都是一样的。

    但他为了视觉效果往往会选择后者。

    这是aau一代的弊病,他们年纪轻轻就跟随着善于包装的团队在全国各地打比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