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五九章 警惕 (第3/4页)
内务府。… 上一次,由蔡寿祺弹劾恭王、恭王君前无礼引发的大政潮中,慈禧就想开去恭王“掌内务府印钥”的差使了。那一次,是恭王的政敌关卓凡,一力主张,替恭王、文祥、宝鋆三个,保住了内务府大臣的差使。 床帏之中,再怎么水rujiao融,关卓凡都不忘提醒自己,慈禧身上最大的一桩毛病:喜爱浮华热闹、醉心奢侈享受。 内务府大臣,如果换成了唯唯诺诺、只知顺承慈意之人,那么慈禧就难免会予取予求。国家百废待兴,在在都要用钱,内务府的口子深不见底,是怎么填塞也是填塞不满的,不想浪费宝贵的原始积累,唯一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要往里边填塞。 恭王、宝鋆和关卓凡,彼此虽为政敌,但在这个问题上,立场却是完全一致的。恭王、文祥、宝鋆三个,替朝廷管这个钱袋子,盯得极紧,口子扎得极牢。当年,肃顺一手遮天,文宗雷霆震怒,连降十级,都不能使宝鋆屈服——某些事情上,宝佩蘅还是有原则的,骨头也是够硬的。 如果恭、宝去内务府大臣之职,换上听慈禧话的人,剩下文祥一个,必独力难支;如果换上的人,是“关系”的人,甚或是关卓凡本人,那么,关卓凡就会和慈禧发生直接的冲突,从此就只能唱白脸、不能唱红脸了。 还有,如果慈禧直接掌握了内务府,另生财源,那么,她在经济上对关卓凡的依赖,就会大大降低,关卓凡对她的影响力,会随之降低,关卓凡自掏腰包,对她进行“赎买”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 无论如何,内务府不能落到御姐手里! 为此,同敌人进行适度的妥协,甚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