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_第六十九章 都到步军统领衙门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都到步军统领衙门来 (第3/5页)

光绪元年,即1875年,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

    当时,为了这个事情,朝野内外,吵得沸反盈天;本时空,郑藻如出任驻美公使,却风平浪静,鸦雀无声。

    极其鲜明的对比。

    光绪元年,英国外交官马嘉里在云南被杀,英国声称“撤使、绝交、用兵”。清廷委曲求全,签署《烟台条约》,答应英人种种要求,其中包括派出钦差大臣赴英表示“惋惜”——其实就是道歉,并出任驻英公使。

    这个活计找上了郭嵩焘。

    可是,这真不是个好活计。

    外国派使节驻华,已经被视为对中国的侮辱,何况倒过来派使节驻洋?那不是“事鬼”吗?

    舆情汹涌,多有人痛詈郭嵩焘“汉jianian”、“贰臣”,还编出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湖南士绅群情激愤,以为郭嵩焘大丢湖南人的脸,声称要开除他的省籍,甚至要砸打郭宅。

    连亲朋好友,都认为郭嵩焘“有辱名节”,此行“徒重辱国而已,虽智者无所施为”。

    关卓凡想,这班人的逻辑真是“自虐”——洋人驻华,是对中国的侮辱;那么华人驻洋,为什么不是对外国的侮辱呢?

    总之左右不能和洋人接触就是了。

    “马嘉里案”的背景下,失败者的“排异反应”,“套中人”的嘴脸,淋漓尽致。

    关卓凡曾经觉得,英国人真笨,他们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