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新官制,新王爷 (第3/5页)
包括前藏其余所有黄教寺庙的“堪布”。也包括重要的官员、头人,等等等等,总之——“各界贤达”。 你想一想,“大参事会议”召开,前藏朝野要人全部与会,帮办大臣和摄政。既为“名誉主任委员”,自然也要莅会的,也会带来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训谕。这个“大参事会议”,群贤毕集,济济一堂,何等气魄,何等热闹?委员们畅所欲言,共商藏是,有所得的,便可上书,“大参事会议”的“译仓”整理之后,即上呈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审阅,说的有理的,自然就会发下来,噶厦自然照章执行。 呃,请问,这个“大参事会议”,多久召开一次啊? 这个嘛,开得太频繁,就显不出“隆重其事”来了,再者说了,前藏地方这么大,拉萨之外的堪布、官员、头人,来会议一次也不容易,这样吧,一年一次如何? 啊? 还是太频繁了?那就两年一次吧! 呃…… 千万只草泥马在心头奔腾而过…… 改了政府,改了寺庙参政议政的形式,还有一样要紧物事,也是要改的——藏军。 国初的时候,西藏并没有正式的军队,平时就是耕作、放牧的普通百姓,既不进行军事训练,更没有固定的编制,遇有战事,当政者按各部落大小,征调“差兵”,并由服役者自备马匹、粮草、武器。 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敌人稍稍强悍一些,便一触即溃。所以,西藏碰到蒙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