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五章 密电 (第4/6页)
仑三世知道了,还不“婶可忍、叔不可忍”? 第二份密电,字数也很多,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我曾经委婉地问过轩亲王殿下,为什么一定要将战争的时间点,设定在1868年?距现在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对于中、普两国,似乎都略嫌仓促了一点?” “亲王殿下委婉地回答说,他认为,1868年,是他能够完整、彻底、不受掣肘地贯彻自己的观点、推行自己的政策的一个年份。对法作战,需要中国调动所有的资源,全力以赴,因此。1868年,是最适合的一个时间点。” “我理解,亲王殿下的潜台词是:过了1868年,他对政府的掌控力,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 “这个可能性,似乎同中国那位年少的皇帝陛下有一定的关联。” “皇帝陛下眼下还是一个学生,他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不过,按照中国政治的惯例,在皇帝陛下亲政前的两、三年,他就要正式开始学习政务,了解政府的运作,并尝试着做出自己的判断。” “到了亲政前的一、两年,他的政务学习。就要进入实习的阶段了。” “在这段时间内,皇帝陛下除了要阅读政府文件,还要参加政府最高行政机构——‘军机处’的例行会议,会议由摄政的两位皇太后主持,皇帝陛下算是‘列席’。理论上,因为皇帝陛下只是一个实习生,并没有对相关事务的决定权,但是,如果他在会议上发表了和首相、部长不一致的意见,考虑到中国政治的传统和现实。局面就会变得非常尴尬了。” “在政府最高行政会议上,发表和政府首脑相反的意见,这本来不是一个实习生皇帝应该做的事情,但私下底。北京的外交官们,普遍的看法是,这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