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_第四十章 心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心障 (第3/4页)

 瑞常虽然现已做到了协办大学士,但在京的蒙员中,他其实算不得领袖。蒙员的领袖另有其人——文的是倭仁,武的是伯王。

    倭仁跟恭王是地道的政敌,和关卓凡的关系,却颇为**。按理说,关卓凡办洋务,激进之处,比恭王有过之而无不及,倭仁守旧,两人应该水火不相容才对。但不知关卓凡使了什么手段,倭、关二人,同在弘德殿“行走”,却处得相当不错。倭仁对关卓凡给小皇帝讲的书,甚至有“苦心孤诣”的评语。

    安德海一案中,倭仁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关卓凡这一边。

    关卓凡推行的政策,有很多肯定是倭仁不以为然的,但他很少表示明确的反对,基本上都是保持着沉默。

    而伯王,众所周知,和关卓凡走得很近。伯、关的关系,远比伯、恭的关系要来得密切。

    更重要的是,瑞常本来就不是锋芒毕露之人,升了协办大学士之后,性情愈加内敛,平素小心翼翼的,一副谁也不得罪的样子。也是,他的年纪并不算太大,只要谨慎不出错,殿阁大学士出缺,自然由他这个协办大学士补上。既然熬啊熬啊就能熬到位极人臣,何苦冒偌大风险,介入风高浪急的政争?

    因为以上种种,宝鋆认为,瑞常根本不是“缓急可恃”的人,不能指望着他在关键时刻为自己说话。

    恭王说曹毓瑛“更不消说了”,但宝鋆最不放心的,其实就是这个曹琢如。

    宝鋆早就认定,曹毓瑛已经站到了关卓凡的那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